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近日,肖战粉丝的一些行为导致网上对肖战个人的抵制正在蔓延。粉丝(fans,也叫追星族)虽然是因喜欢某个明星或艺人聚集在一起的群体,但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那么在互联网时代,我们为什么要求明星为粉丝的行为买单呢?
笔者虽然不混粉圈(粉丝圈),但身边也有不少人追星,也学习到“唯粉”(只喜欢一个明星的粉丝)“CP粉”(将喜欢的两个明星想象为情侣的粉丝)“毒唯”(为了维护自己喜欢的一个明星恶意攻击其他人的粉丝)等粉圈用语。每个词背后都代表一种群体,这种群体有自己的聚集地,会有组织地为偶像应援(加油助威),而拥有各类粉丝也就意味着拥有各类人群带来的粉丝经济。
如果说21世纪初的追星是为了喜欢的歌手买海报、买专辑的话,那么在互联网时代,一批80、90后则不得不半夜爬起为周杰伦学习超话打榜(在新浪微博超级话题上做数据)。现在的明星,尤其是新兴的偶像,他们的粉丝群体多是从小就在互联网环境下成长起的一批人,网络是他们追星的主阵地。买喜欢明星的数字专辑、买明星上的杂志的数字刊、为偶像创建话题打榜、网购他们代言的产品,粉丝在网上为喜欢的偶像塑造口碑、创建话题并“真刀真枪”地花着钱。
在线下,粉丝也会为偶像接机、给偶像送礼物、买偶像的周边,或者在偶像拍戏的时候送应援。
另一方面,庞大的粉丝数不仅可以在明星身上变现,也会带来许多代言、综艺、影视剧。相声演员郭德纲曾说“观众就是我们的衣食父母”,那么流量带来的红利如此巨大,一定程度上可以说粉丝就是偶像的衣食父母。
因此,许多偶像或为了人设、或为了利益,十分维护粉丝,有时甚至在纵容粉丝。在明星与粉丝的关系中,粉丝可以为偶像发声、代表偶像向灾区捐款,在一定程度上粉丝的态度代表了这个偶像的态度。而明星为粉丝办生日会、给粉丝送亲笔信、和粉丝搞好关系等行为,又在一定程度上给人加深了这种观念。
在如今的粉丝经济下,偶像怕“脱粉”行事小心,粉丝群体的巨大力量也在影响着明星的口碑和路人缘。过于依赖粉丝经济就像将根扎在滔滔江水里,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因流量而受益的人,最终也有可能被粉丝的力量反噬。
在互联网时代,粉丝给偶像招黑、不满偶像行为回踩的情况时有发生,过于关注粉丝情绪就会导致偶像不敢发声,过于在乎互联网的数据就会产生虚假繁荣的假象。在粉丝经济一片繁荣的时候,或许肖战事件在给我们敲响警钟,偶像在粉丝中应该扮演什么角色、粉丝是否存在越界行为以及网络空间应该如何管理都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火热的粉丝经济或许是时候应该冷静一下了。
笔者认为,粉丝虽然在各方面都贡献着巨大的力量,但明星和粉丝之间应该划清界限。歌手更应该提升自己的唱功,演员更应该关注自己的演技,编剧和作家更应该在意写了几部好的作品。现在的明星应该要清醒地认识到,最后可以成为自己标签的只能是自己的作品,毕竟粉丝只能陪你一段时间,过了一阵,他可能又有新的墙头(喜欢上其他明星)了。(长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