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报/中国商网(冯海宁)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近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人社部副部长游钧在发布会上表示,今明两年将组织百万毕业生见习,丰富毕业生实践经验,提升就业能力,增强其市场竞争能力。另外,对企业开发见习岗位的要给予3-12个月的政策补贴。
事实上,为帮助毕业生就业,我国早就有相关的就业见习补贴政策,如离校两年内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以及艰苦边远地区、老工业基地、国家级贫困县离校两年内未就业的中职毕业生,由财政对提供见习岗位的企业给予补贴,以帮助这类毕业生积累工作经验、提升就业能力。
人社部的最新举措显示,在2018年实施三年百万青年见习计划的基础上,今明两年要组织百万毕业生见习,见习规模明显扩大。而之所以要扩大见习规模,与此次疫情不无关系。今年疫情突发,对毕业生的求职带来了非常大的影响。此时正值春季招聘的黄金季节,疫情对市场需求带来一定影响,线下招聘活动暂停,毕业生求职受到波及,不少毕业生感到焦虑。也有一些企业可能会因为疫情改变原来的招聘计划,自然也会影响到毕业生的就业。
笔者以为,扩大见习规模将带来诸多利好。首先,有助于更多毕业生就业。由于毕业生缺乏工作经验,不利于就业。而政策性补贴,可以鼓励企业开发更多见习岗位,帮助更多毕业生提升工作能力,增加就业机会。
其次,为提供见习岗位的企业带来利好。随着企业复工率的不断提高,部分企业已经出现用工荒。企业为毕业生提供更多见习岗位,既能解决缺人问题,而且政策补贴也能降低企业成本。同时,见习岗位的增加,也便于企业发现人才、留住人才。
再者,有利于实现就业目标。数据显示,我国城镇新增就业连续7年保持在1300万人以上,明显高于预期目标。扩大就业见习规模,无疑有利于实现今明两年的城镇新增就业目标。而促就业、稳就业,既意味着毕业生收入有保障,同时也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此外,对经济增长也是利好。就业率是宏观经济主要指标之一。扩大见习规模,一方面可促进毕业生就业,同时也能帮助企业提高创新力、生产力,这有利于企业的成长,为经济增长作出更大贡献。另一方面,促进毕业生就业可增加毕业生收入,对拉动消费产生积极影响,助推经济增长。
但需要指出的是,在扩大见习规模的同时,也要重视见习的质量,财政补贴的就业见习不能走过场,要让企业、毕业生在见习过程中能有实实在在的收益。从过去的情况看,一些企业提供的见习岗位存在“挂羊头卖狗肉”的现象,即名义上是专业岗位见习,实则是打杂做小工。
总之,只有让毕业生从就业见习中学到真本事,提升留用率或就业率,财政补贴才算用在了刀刃上,才能达到预期目的。这就需要有关方面在加大补贴力度鼓励企业开发更多见习岗位的同时,对见习效果进行科学评估,最好把补贴标准与见习效果挂起钩来。